由冬季癢談如何做好平日的肌膚保養!

09/25/2019

進入秋冬交際之時,氣溫低、濕度低時皮膚就開始作怪,每當洗完澡後皮膚變得乾、澀,而且還會癢癢的,捲起褲管有時還會看到,小腿上會有白白的、細碎的鱗屑,像雪花般剝落,皮膚顯得十分乾燥,尤其夜間睡覺蓋上棉被,棉被裡高溫度低溼度,加速皮膚水分的流失,乾燥刺激了皮膚的癢覺神經,更是奇癢無比,難以入眠;年輕時皮脂腺分泌旺盛,秋冬之際,情況不會很明顯,但跟著年齡漸增長,這種情形就愈來愈常發生了,這就是皮膚科醫師常說的「冬季癢 (WinterItch)」!
冬季癢又名缺脂性皮膚炎 (Asteatotic dermatitis) 或乾燥性皮膚炎,是一種乾燥性的濕疹,好發於冬天。

冬天時溫度低造成血管收縮,使得局部血液循環差,導致皮膚的新陳代謝率降低,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也減少,而使皮膚特別乾燥、脆弱,再加上乾冷的風,使皮膚角質層的水分快速散發,失去正常的含水量,因而產生裂紋和皮屑,使皮膚更加敏感,皮膚也就更加乾癢了。

一般年輕的正常皮膚具有良好的新陳代謝功能,但是老化肌膚的表皮層裡,胺基酸含量降低,表皮層變薄,再加上皮脂腺活性降低,使得油脂分泌減少,無法保持皮膚的滋潤,造成角質層缺水,造成皮膚乾燥不健康,所以冬季癢通常都發生在冬天,且好發於中、老年人。

先天乾性皮膚體質的人,有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者,或非常喜歡泡湯洗熱水澡的人,特別容易發生冬季癢現象;喜歡在冬天泡熱水澡的人,以為用熱水燙一燙皮膚就不癢,事實上這是造成冬季癢惡化重要的原因之一,當泡熱水澡時,血液循環良好,全身舒暢,當然不癢,但熱水會把身上的皮脂清洗掉,洗完澡一陣子之後,又回到冷的環境,皮膚變冷變乾,全身便又開始發癢;再加上晚上就寢時如果室內濕度降低,皮膚的水分更容易蒸發,當然會使乾燥情況更加嚴重。 

「癢」的好發部位,通常為四肢、臉部、後背、下肢、手臂、前胸、頸周圍等處;小腿前面的表皮的皮脂膚特別薄,腰部有鬆緊帶束縛處,因為摩擦以及局部循環不佳的關係,特別容易發生,尤其是下肢與腳踝的部位,血液循環較差,皮膚脆弱,一旦搔抓過度,一不小心就會讓皮膚發炎感染了。

要避免冬季皮膚癢的問題,除了避免抓癢,也要從照顧皮膚的健康做起:
1、洗澡
冬天洗澡,次數最多一天一次即可,水溫以攝氏四十一至四十三度左右為佳。孕婦則應以攝氏三十八度左右為佳,以免影響腹中胎兒;小孩和年長者因為大腦的下視丘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,對於溫度變化的感覺不靈敏,洗澡水不宜太熱,以免過熱而不自覺。
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的人,也不宜洗太熱、泡太久,除了起身時冷熱的溫差會造成心血管變化的危險;另外,糖尿病病人也因末梢肢端的皮膚知覺較差,容易燙傷而不自知,須格外小心。

洗澡時選用選用無皂鹼、PH 值 6.0~7.0,含天然成分滋潤性佳、溫和的香皂或沐浴乳,盡量避免含有人工香精、色素以及化學成分的清潔品,以免刺激皮膚引起過敏;適當的使用清潔品,不必每次都全身塗抹,不太出汗的地方,用清水沖洗即可,對於較髒污處如腋下、胯下、臀部及足部等則採重點塗抹,避免過度搓洗,因為若將皮膚的皮脂膜洗掉,反而讓皮膚失去保護層,更加乾燥脆弱。

又,冬季洗澡,淋浴比泡澡為佳,因為泡澡或泡湯更容易使肌膚水分油脂流失;泡澡時,請注意水溫不要超過攝氏 40 度,最好能在水中滴一點含滋潤成份的按摩油或沐浴油,而且泡完澡後一定要盡速塗抹潤膚乳。

除非特殊需要,平日洗澡請勿使用消毒水,消毒殺菌的成分,往往也是造成皮膚刺激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、保暖
避免冷風直接刺激皮膚,使得血管收縮加劇,而影響血液循環,應適當的保暖,尤其是在暴露在外的部位,如頭部、頸部、手部、腳部等。
嚴冬裡,身體末梢的肢端很可能會因為太冷而受凍,因此,出門時應該圍圍巾、戴手套、穿鞋襪和穿著保暖的外套。另外,皮膚乾燥時,只要些微的刺激就會發癢,所以貼身衣物應寬鬆舒適,避免穿著毛衣或尼龍衣,儘量選用柔軟的棉質或絲質,不要蓋或墊毛毯,以避免因為接觸粗糙的表面導致皮膚發癢,腰帶也不要繫得太緊,以免摩擦產生搔癢。冬天衣服的材質,也應選擇棉質的為主,避免因毛料衣物產生過敏而不適,或合成的纖維材質產生靜電,造成皮膚敏感發癢。

洗滌衣物要注意選用不含殺菌劑,天然溫和的衣服清潔劑,並請務必徹底清洗乾淨,否則殘留的清潔劑,對與衣物親密接觸的肌膚也是一種傷害。

3、保濕滋潤
改善冬天裡皮膚乾燥又油脂分泌不足,保溼及滋潤是首要的工作;身體部分,以浴後毛巾擦拭後肌膚微濕時塗抹為最佳時機,此時血液循環好吸收快,保濕滋潤效果佳;另外手部的保養則是在接觸洗潔劑之後,即盡速塗擦護手霜。

由於這類保養品塗抹的面積大、用量多,更需選擇適當的保養用品,盡量避免含有人工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劑以及化學成分的潤膚乳,以含天然滋潤成分者為首選,以免「經皮毒」趁虛而入,反而造成傷害肌膚的反效果;最好採用同時具有補水及補油效果的潤膚乳,凡士林或綿羊油類等純油脂,只能覆蓋一層油脂,無法吸收深入肌膚,不但油膩,潤膚效果也不彰。

嘴脣的保溼也很重要,不要常舔嘴嘴唇,以免口水蒸發時帶走保護嘴唇以及週圍肌膚的油脂層,使其失去護膚功能,當乾冷風刺激時造成嘴脣乾裂流血,適時使用護脣膏,保護溼潤嘴脣。
4、補充水分
冬天由於出汗量少,不容易覺得口渴,而且只要喝了水,就會有尿意,很多人為了避免麻煩,自然而然的減少喝水,但這會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以及身體循環代謝的功能,因而加重了皮膚乾燥的問題,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偷懶不想上廁所,而減少攝取對人體健康相當重要的水分。

5、注意飲食,清淡為主
為了讓肌膚更健康,要注意營養的攝取,當皮膚缺乏維生素A時,皮膚容易變得乾燥脫屑,可以補充一些天然的芝麻、黃豆等食品,也可調整飲食來舒緩不適,例如豬腳、雞爪、雞皮、豬耳朵等富含動物性膠質的食物,只要能適時補充,可以幫助改善症狀;還可攝取白木耳、黑木耳、秋葵、山藥等植物性膠質食物,取代動物性膠質來源,以減少攝取過多膽固醇;避免辛辣類與容易造成過敏的食物,例如海鮮、辣椒、咖啡等,也應該少抽菸與喝酒,尤其是長期抽菸會造成體表的微血管循環不好,加劇冬季養的症狀;多吃蔬果,保持排便順暢,排便可將體內累積的易過敏物質排出體外,另外,冬季進補也不宜太過頻繁,適當即可。

6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
白天多晒陽光,活動一下筋骨,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平時可找一些運動或是適合的休閒活動放鬆自己,作息正常,有充足的睡眠,盡量保有正面能量。

7、維持室內空氣清潔
加強居家環境的清潔,避免吸入或接觸塵螨或花粉等物質,家中室內避免飼養貓、狗、鳥等寵物,以減少來自動物皮毛之過敏原,乾燥的皮膚接觸到這些過敏原會導致皮膚搔癢狀況加劇;常常清掃家中環境,使用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濾紙,以減少灰塵及黴菌生長。

儘量不要待在太過乾燥的環境,可放一盆水於房間中或放台水氧機,可以潔淨空氣又可造氧提高濕度,讓呼吸系統健康舒服。

8、中醫調養冬季養有良方(陳潮宗中醫師提供)

中醫治療冬季癢以滋陰、袪風、養血、潤燥為主。中醫理論提到:「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」因此,血液循環好是關鍵;應讓氣血能調和促進末梢的血液循環,才能改善皮膚的乾燥問題。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可分為三種,包括: 
一、血虛風燥型:一般以老年人多見,好發於冬季,病程較久,患者全身各處都可能有瘙癢的感覺,瘙癢的程度不定,常多陣發性,尤以夜間為重,皮膚乾燥脫屑,可見抓痕、血痂、也可見色素沉著等繼發病損,常影響睡眠。藥方可用養血潤膚湯加減,以養血潤膚,祛風止癢。 
二、風熱血熱型:一般以年輕者為多見,病屬新起,瘙癢明顯。藥方可用荊芥、炒芩、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紫草、白癬皮、地膚子等加減。以清熱涼血,祛風止癢。 
三、肝膽濕熱型:一般以外陰、肛門周圍、耳後多見,由於不斷搔抓,引起表皮剝脫、浸漬、血痂等繼發性改變。可用龍膽湯加減,以清熱除濕,祛風止癢。針對舌質紅、苔者,可加全蠍、地骨皮以止癢;皮膚肥厚脫屑者,可加阿膠、丹參以養血活血。 
外敷部分,醫師指出,可用紫草根、當歸各二兩、麻油500c.c。將當歸放入麻油中浸泡30分鐘,大火煮滾,轉為小火,待當歸成焦黃色,轉為大火,放入紫草根,熄火燜5分鐘,過濾後即可抹於患處。有滋潤涼血止癢作用;適於皮膚乾燥、搔癢脫屑等屬陰血不足者。 
 

在乾寒的冬天裡,想要有健康潤澤的皮膚,只要做好上述的幾個要點來寶貝自己的肌膚,皮膚就不容易乾燥發癢了。當皮膚發癢時,千萬不要想以泡熱水澡解決問題,只會越泡越癢,也不該抓癢,指甲除了會破壞皮膚的表面外,也會將細菌帶入皮膚內層,造成發炎感染;皮膚搔癢時,可以試著輕拍或以冷毛巾冰敷方式減輕搔癢症狀,也可適量使用有點微涼的產品鎮靜肌膚,不可擅自使用含纇固醇的藥膏,此類藥膏雖可暫時止癢,一旦過度使用只會使皮膚更脆弱,反而加重症狀;如果已經出現感染或癢到無法忍受,請到皮膚科門診尋求改善,肌膚表層恢復健康後,再重新開始進行保養,保養做好了、做夠了,才不會再犯乾癢,否則錯誤的處理行為造成惡性循環,反而讓皮膚乾癢的狀況越來越糟糕!

上一則